热门站点| 世界资料网 | 专利资料网 | 世界资料网论坛
收藏本站| 设为首页| 首页

北京市人民政府转发《国务院批转京津用水紧急会议纪要的通知》的通知

作者:法律资料网 时间:2024-07-16 02:28:33  浏览:9640   来源:法律资料网
下载地址: 点击此处下载

北京市人民政府转发《国务院批转京津用水紧急会议纪要的通知》的通知

北京市人民政府


京政发[1981]125号



北京市人民政府转发《国务院批转京津用水紧急会议纪要的通知》的通知




各区、县人民政府,市政府各委、办、局,各高等院校:
现将《国务院批转京津用水紧急会议纪要的通知》和所附《关于京津两市节约用水的意见》转发给你们。
国务院召开京津用水紧急会议以后,市人民政府向全市人民进行了广泛的紧急动员,各单位按照市人民政府的部署作了大量工作。市人民政府于九月十七日批转了《市水利局关于官厅、密云水库供水分配计划的报告》,对今后几个月的供水作了初步安排。但是,从目前水情趋势看,我市水源危机的状况并未得到好转,今后的来水量,现在还难以准确估计,因此,必须作最困难的准备,大力压缩用水、节约用水。各部门、各单位必须坚决贯彻执行国务院通知的精神和对北京市节约用水的要求,克服一切麻痹思想和侥幸心理,充分发动群众,提高对节约用水重要性的认识,按照市人民政府已经作出的安排,保证按期完成各项节水任务和有关工程建设项目。
对于《纪要》中提出的解决城市用水问题的一些根本性措施,如统筹规划城市建设,今后工业建设和布局必须与水源条件相适应,以及全市工业污水的综合治理等问题,有关部门应结合实际情况认真加以研究,提出贯彻落实的具体措施报市人民政府。


一九八一年九月二十九日

国务院批转京津用水紧急会议纪要的通知
国发〔1981〕138号

北京、天津、河北、山东、河南省(市)人民政府,国务院各部委、各直属机构:
国务院同意《京津用水紧急会议纪要》,现转发给你们,请贯彻执行。
今年六月十四日,国务院批转了《关于解决天津城市用水问题的会议纪要》,其中讲到:“如遇严重枯水年份,密云和官厅水库,要首先保北京”。现根据今年蓄水情况,密云、官厅水库的水量只能供应北京,不能再向天津送水。天津市要由黄河引水来接济。这是目前解救京津用水危机所必须采取的措施。京、津两市要千方百计,认真做好计划用水和节约用水工作;冀、鲁、豫三省要本着顾全大局、团结协作的精神,大力支持引黄济津,教育沿途广大干部群众,发扬共产主义风格,保证把水送到天津。引滦工程要争取提前建成,技术问题由水利部抓紧研究解决,投资由国家计委统筹安排。
城市缺水问题,不仅北京、天津存在,全国不少城市都程度不同地存在着。这个问题应普遍引起重视。各地在安排工农业生产、人民生活以及整个经济发展时,都要认真考虑解决水源问题。对现有水源,一定要采取措施,加强管理,实行计划用水,节约用水,改变那种用水管理松弛、严重浪费的现象。
《纪要》所附《关于京、津两市节约用水的意见》,请京津两市研究试行,待取得经验后,可在全国逐步推广。


国务院
一九八一年九月二十一日

京津用水紧急会议纪要

今年入春以来,华北地区持续少雨,京津用水出现严重危机。为此,国务院于八月十一日至十五日召开了京、津用水紧急会议。北京、天津、河北、河南、山东五省、市和国家计委、经委、建委、农委、水利部等单位的负责同志出席了会议。会议开始时,国务院常务会议听取了水利部部长钱正英同志《关于从京、津两市水源危机看我国城市工业的水源问题》的汇报。万里副总理作了重要讲话,指出城市用水问题,不仅关系到工业,而且关系到人民生活安定,一定要解决好。京、津、冀、鲁、豫,还有山西、辽宁,都是严重缺水地区,工农业和整个经济的发展,都要从水源条件出发,做计划、办事情都要考虑水资源的问题。并指出,解决城市用水的方针是:既要开源,又要节流,既要解决当前用水问题,又要解决长远用水问题。会议结束前,万里副总理对天津市近期用水问题,全面加快潘家口水库和引滦工程建设问题,节约用水问题和解决北方地区用水长期计划问题,都作了指示。参加京、津用水紧急会议的同志一致拥护万里副总理的指示,认为应该认真贯彻执行。
现将会议讨论的几个主要问题,纪要如下:
一、密云、官厅水库来水蓄水情况
密云、官厅两水库连续两年汛期无汛。去年八月一日至今年七月底,密云、官厅水库共来水九点九五亿立米,为京、津、冀三省市供水十八点六三亿立米,超过了入库水量,包括蒸发损失,挖了一九八○年汛期以前的库存十点四二亿立米。截至八月一日为止,密云水库的蓄水量比死库容还少○点一三亿立米;官厅水库的蓄水量去掉死库容也仅有○点三三亿立米。两库合计可用水量只有○点二亿立米。天津的于桥、北大港水库也未蓄上水。现在估计今年八月至明年七月,两库来水总量可能为七到十亿立米。根据以往资料,京、津两市全年总需水量十四亿立米。其中,北京市需水约八亿立米;天津市需水约六亿立米。
二、京、津两市用水危机和供水安排
去年京、津、冀三省市用水会议以后,由于三省市的重视,团结协作,开展了节约用水工作,基本上使城市人民生活和工业用水得到了最低的保证。今年秋后至明年汛前,密云、官厅两库如来水十亿立米,只能勉强保北京市工业和菜田用水;如来水七亿,北京市的工业和菜田也难以全保。按目前情况,两库不能继续兼顾京、津。在权衡利害后,决定在密云、官厅水库蓄水情况没有根本好转前,只供北京用水,不再向天津送水。天津市水源,由河南、山东两省采取紧急临时措施,利用今年种麦后至明年春播前的时间,从黄河引水接济。在这以前的八、九、十三个月内,天津市必须按目前水源情况作出用水安排。北京和天津两市,从现在起就大力压缩用水。这次水源危机,给京、津两市人民生活和工农业生产带来了很大困难,势将影响农业减产,部分工业也将被迫停产,不仅影响工业产值,减少国家财政收入,影响出口,而且也将给全国与京、津协作的各行各业、各部门带来一系列连锁反应,各地各部门要通力协作,努力减少损失。
三、必须采取的措施
会议认为,从当前京、津水源危机的现实情况出发,必须采取以下措施:
(一)大力压缩用水和厉行计划用水、节约用水,并制订相应的规章制度,严格执行。
当前,城市用水管理松弛,浪费严重,节约用水潜力很大。要大力开展宣传教育工作,使计划用水、节约用水工作做到家喻户晓,全民动员。
首先,对工业企业按照轻重缓急进行排队,实行计划供水,同时要挖掘工业用水潜力,提高工业用水循环使用率。要求所有单位都要装分户水表,车间水表。工业企业安装车间水表要先行一步。要取消生活用水包费制。城区、工业区打机井都必须经过申请批准。现有机井和新打机井都要安装水表,统一计量,计划供水,缴纳水费。
其次,要合理地调整城市工业供水价格。由水利部尽快修订水费标准,并提出相应的水费管理办法。
第三、要调整好工农业用水矛盾。密云、官厅水库按当前情况,主要保城市,农业只能有多少水就用多少水,千方百计节约用水,促进农业发展。
(二)引黄济津
为解救天津用水危机,需要从黄河引水接济天津市。河南省通过人民胜利渠送水三亿五千万立米,于十月十五日送水。山东省通过位临运河和潘庄闸送水三亿立米,因需扩建部分工程,估计到十二月一日才能送水。为了做好引黄济津工作,建议报请国务院批准成立临时引黄济津指挥部,由河南、山东、河北、天津四省市和水利部各指定一名负责同志组成。负责指挥沿线送水事宜。请各省做好群众工作,各地、县要派负责干部进行监督检查,严禁沿途截水。
鉴于华北地区水资源贫乏,水利部应着手进行今后引黄工程的勘测和规划工作。有关省、市应该积极参加,协同做好。
(三)全面加快引滦工程建设
引滦工程包括潘家口和大黑汀水库的工程建设,是近期解决天津用水的最现实、最可靠的措施。要在科学的基础上尽量加快进度。引滦南线、北线可争取同时进行。北线线路要作好地质勘探工作,要精心设计,按照基本建设程序办事。资料要搞清,不能违反自然规律。要调集精锐的施工队伍,在保证工程质量的前提下加快进度。保证一九八五年通水,并争取提前。为了加强领导,确定成立引滦工程领导小组,由天津市、河北省、水利部各指定一名负责同志组成。引滦工程按天津协议办,潘家口水库的水保天津和唐山,剩下的水用于农业。引滦工程投资和材料要保证。
四、切实加强水资源的管理工作
会议认为,京、津两市当前的水源危机,是城市和工业发展与水源互不适应的必然结果。这一问题如不引起注意,矛盾将越来越尖锐。我国的水资源按人口平均计算,每人占有水量只相当于世界人均占有量的四分之一,低于世界多数国家。同时,时空分布极不平衡。京津地区所在的海滦河流域人均占有水量只有三百二十一立米,是全国最少的地区之一。水量年际分布也极不平衡,洪水年水量太多,无处存蓄,而枯水年又水量太少,无水可用。因而造成开发利用的困难。
根据上述情况,各方面都必须充分注意水资源的问题。水利、水电、水运、水产要综合利用,统一考虑,搞好流域规划,进行综合治理,加强管理工作。建议北京、天津两市先行一步,成立水资源委员会,由市人民政府直接领导,主要负责同志挂帅,各有关部门参加,把城市的地表水、地下水和城市防洪等进行统一规划和统一管理。今后城市和工业的发展,必须首先考虑水源。京津两市在没有增加新的水源以前,不能再建新厂。新建厂所需水源,必须经水资源管理部门审批。
五、团结协作,共渡难关
为了贯彻上述各项紧急措施,解救京津用水危机,有关省、市要做大量思想工作和组织工作。要向广大干部和群众说明,只有采取上述各项紧急措施,千方百计节约用水,开辟水源,加强水资源管理,才能使这一地区人民生活用水和工业用水得到一定程度的解决。各方面要团结协作,共渡难关,为争取京津用水情况的好转而努力。

附件:


关于京、津两市节约用水的意见

在国务院召开的京津用水紧急会议上,研究了京津两市当前用水情况,提出了进一步搞好节约用水工作的如下意见。
一、节水措施
1、广泛开展宣传教育,让京、津两市人民了解水源危机情况,提高对节约用水重要性的认识。树立节约水光荣、浪费水可耻的风尚,做到户户节约用水,人人节约用水。
2、取消生活用水的“包费制”,彻底解决喝“大锅水”的问题。要求在一、二年内全部实现水表到户,实行用水计量,按量收费。
今后凡新建设城市住房,必须从设计到施工都要按户装设水表,所需投资从建房费中开支。
3、所有工矿企业,都要制定生产用水定额,压缩工业用水。要求在今年内安装完车间和主要耗水设备的计量水表,建立健全用水单耗考核制度。
今后凡新建、扩建的工矿企业,必须根据节约用水的原则,确定用水定额,把节约用水措施与主体工程同时设计、施工和投产。
安装生活和车间水表所需费用、材料,按国家计委、国家经委、国家建委、财政部、国家城市建设总局(80)城发公字220号《关于节约用水的通知》的规定解决。
4、工业用水占城市用水的百分之五十以上,是节约用水的关键。两市首先要抓重点户节约用水,抓紧完成北京高井、一热、二热和天津第一、第三等几个大发电厂的循环水工程。同时抓紧完成月耗水量过万吨工厂的节水工程。要求在二、三年内把可以使用循环水的工矿企业全部改为循环用水。所需经费,应分别列入本企业的技措或基建费用。有关部门要给以支持和妥善安排。
5、工业废水是污染河道和环境的主要污染源。两市城建、环保部门要会同有关工业部门,提出一个工业污水的分期治理规划,力争在五年内把大的污染源基本上处理好。处理工业废水的资金应列入部门或地方的技措或基建计划。
6、要相应地调整农业结构。严格控制耗水量大的作物种植面积,没有地下水源的地方不许种水稻。推广省水的喷灌、渗灌、滴灌等先进技术,搞好渠道防渗。积极推行责任制,管好用好现有水利设施,实行科学用水,节约用水。
二、合理调整工业供水价格
目前水利工程供水价格过低,不仅影响到水利工程的维修、养护,而且也是造成水量浪费的重要原因之一。许多工矿企业用水不计成本,浪费十分惊人,加剧了水源不足的矛盾。为促进节约用水,水利部正在修订水价标准,并拟提出新的水费管理办法。在新的水费方案颁布前,请京津两市先按暂行办法执行。
三、加强对水资源的统一规划和统一管理
1、京、津两市要尽快成立水资源委员会。该委员会要在市人民政府领导下,统一管理水资源的开发利用和协调工农业及城市生活用水矛盾。由市长或常务副市长担任委员会的主任,由有关部、委、局的主要负责人担任副主任和委员。水利部门可以改组为水资源委员会的办事机构。
2、京、津两市要按照中央对北京市的四点要求,统筹规划城市建设。今后工业建设和布局,必须首先考虑水源条件,没有水源保证,不得再建新工厂。新建工厂所需水源,必须经过市水资源委员会审批。
3、京、津两市要制定节水和用水管理的具体办法与奖惩制度。对于节约用水、污水处理有成效的单位和个人要给予奖励和表扬。对于违反制度,造成水源浪费和水质污染以及拒交水费的,要分别情节轻重,给予批评教育、停水或经济与行政制裁。


下载地址: 点击此处下载

进口汽车检验管理办法

国家出入境检验检疫局


第 1 号
现发布《进口汽车检验管理办法》,自2000年1月1日起施行。
局长 李长江
一九九九年十一月二十二日

进口汽车检验管理办法

  第一条 为加强进口汽车检验管理工作,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进出口商品检验法》(以下简称《商检法》)及其实施条例,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 国家出入境检验检疫局(以下简称国家检验检疫局)主管全国进口汽车检验监管工作,进口汽车入境口岸检验检疫机构负责进口汽车入境检验工作,用户所在地检验检疫机构负责进口汽车质保期内的检验管理工作。
  第三条 对转关到内地的进口汽车,视通关所在地为口岸,由通关所在地检验检疫机构按照本办法负责检验。
  第四条 进口汽车的收货人或代理人在货物运抵入境口岸后,应持合同、发票、提(运)单、装箱单等单证及有关技术资料向口岸检验检疫机构报检,口岸检验检疫机构审核后签发"入境货物通关单"。
  第五条 进口汽车入境口岸检验检疫机构对进口汽车的检验包括:一般项目检验、安全性能检验和品质检验。
  第六条 一般项目检验。在进口汽车入境时逐台核查安全标志,并进行规格、型号、数量、外观质量、随车工具、技术文件和零备件等项目的检验。
  第七条 安全性能检验。按国家有关汽车的安全环保等法律法规、强制性标准和《进出口汽车安全检验规程》(SN/T0792-1999)实施检验。
  第八条 品质检验。品质检验及其标准、方法等应在合同或合同附件中明确规定,进口合同无规定或规定不明确的,按《进出口汽车品质检验规程》(SN/T0791-1999)检验。
  整批第一次进口的新型号汽车总数大于300台(含300台,按同一合同、同一型号、同一生产厂家计算)或总值大于一百万美元(含一百万美元)的必须实施品质检验。
  批量总数小于300台或总值小于一百万美元的新型号进口汽车和非首次进口的汽车,检验检疫机构视质量情况,对品质进行抽查检验。
  品质检验的情况应抄报国家检验检疫局及有关检验检疫机构。
  第九条 检验检疫机构对进口汽车的检验,可采取检验检疫机构自检、与有关单位共同检验和认可检测单位检验等方式,由检验检疫机构签发有关检验单证。
  第十条 对大批量进口汽车,外贸经营单位和收用货主管单位应在对外贸易合同中约定在出口国装运前进行预检验、监造或监装,检验检疫机构可根据需要派出检验人员参加或者组织实施在出口国的检验。
  第十一条 经检验合格的进口汽车,由口岸检验检疫机构签发"入境货物检验检疫证明",并一车一单签发"进口机动车辆随车检验单"; 对进口汽车实施品质检验的,"入境货物检验检疫证明"须加附"品质检验报告"。
  经检验不合格的,检验检疫机构出具检验检疫证书,供有关部门对外索赔。
  第十二条 进口汽车的销售单位凭检验检疫机构签发的"进口机动车辆随车检验单"等有关单证到当地工商行政管理部门办理进口汽车国内销售备案手续。
  第十三条 用户在国内购买进口汽车时必须取得检验检疫机构签发的"进口机动车辆随车检验单"和购车发票。在办理正式牌证前,到所在地检验检疫机构登检、换发"进口机动车辆检验证明",作为到车辆管理机关办理正式牌证的依据。
  第十四条 经登记的进口汽车,在质量保证期内,发现质量问题,用户应向所在地检验检疫机构申请检验出证。
  第十五条 各直属检验检疫局根据工作需要可委托或指定经考核符合条件的汽车检测线承担进口汽车安全性能的检测工作,并报国家检验检疫局备案。国家检验检疫局对实施进口汽车检验的检测线的测试和管理能力进行监督抽查。
  第十六条 检验检疫机构对未获得进口安全质量许可证书或者虽然已获得进口安全质量许可证书但未加贴检验检疫安全标志的、未按本办法检验登记的进口汽车,按《商检法》及《商检法实施条例》的有关规定处理。
  第十七条 进口摩托车等其它进口机动车辆由收货人所在地检验检疫机构参照本办法负责检验。
  第十八条 各直属检验检疫机构每半年将进口汽车质量分析报国家检验检疫局,并于7月15日和次年1月15日以前报出。
  第十九条 本办法由国家检验检疫局负责解释。
  第二十条 本办法自2000年1月1日起施行。原国家商检局下发的《国家商检局关于贯彻全国进出口汽车检验工作会议精神的通知》(国检检[1990]468号文)和《国家商检局关于启用新的"进口机动车辆随车检验单"和统一制作"进口车辆检验专用章"的通知》(国检检[1994]30号文)同时废止。




煤炭经营监管办法

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


第 25 号



  为加强煤炭经营监督管理,规范和维护煤炭经营秩序,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煤炭法》和《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许可法》的规定,特制定《煤炭经营监管办法》,经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办公会议讨论通过,现予公布,自公布之日起30日后施行,原国家经济贸易委员会发布的《煤炭经营管理办法》同时废止。



 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主任: 马凯

 二○○四年十二月二十七日



煤炭经营监管办法



第一章 总则

  第一条 为加强煤炭经营监督管理,规范和维护煤炭经营秩序,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煤炭法》和《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许可法》的规定,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 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从事煤炭经营活动,适用本办法。

  第三条 本办法所称煤炭经营,是指从事原煤及其洗选加工产品的批发、零售及民用型煤的加工经销等活动。

  第四条 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负责全国煤炭经营的监督管理。

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指定的煤炭经营资格审查部门负责本行政区域内煤炭经营的监督管理。

  工商、质检、环保等有关部门在各自的职责范围内负责煤炭经营的监督管理。

第二章 煤炭经营企业

  第五条 国家实行煤炭经营资格审查制度。设立煤炭经营企业,应当经过煤炭经营资格审查。

  第六条 煤炭经营资格实行分级审查、分级管理。

  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负责由国家工商行政管理总局登记的煤炭经营企业的经营资格审查。

  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指定的煤炭经营资格审查部门负责本行政区域内的煤炭经营资格审查。省级煤炭经营资格审查部门根据本行政区域的具体情况,可以规定设区的市有关部门负责煤炭经营资格初审。

  第七条 设立煤炭经营企业,应当具备下列条件:

  (一)有与其经营规模相适应的注册资金;

  (二)有固定的经营场所;

  (三)有与经营规模相适应的设施和储煤场地;

  (四)有符合标准的煤炭计量和质量检验设备;

  (五)符合国家对煤炭经营企业合理布局及环境保护的要求;

  (六)法律、行政法规规定的其他条件。

  第八条 取得由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负责审查的煤炭经营企业经营资格,除应当符合本办法第七条规定外,还应具备以下条件:

  (一)注册资金在五千万元以上;

  (二)独立拥有产权的储煤场地在二万平方米以上;

  (三)独立拥有符合标准的煤炭计量和质量检验设施;

  (四)独立具备符合规定的煤炭计量和质量检验人员。

  第九条 设立煤炭经营企业,应当向煤炭经营资格审查部门提出申请,并提交下列材料:

  (一)煤炭经营项目可行性分析报告;

  (二)煤炭经营资格申请报告、申请表;

  (三)注册资金证明及法定验资机构出具的资信证明文件;

  (四)企业法定代表人、负责人身份证明;

  (五)固定经营场所证明;

  (六)企业自有储煤场地证明(使用权证)或租赁、联营场地的合同证明(包括场地面积、储煤能力和场地设施);

  (七)环保行政部门出具的储煤场地环保合格证明;

  (八)质检部门出具的计量设施、煤炭质量监测设施合格证明;

  (九)国家有关部门颁发的计量、质检工作人员上岗证书。

  第十条 取得煤炭生产许可证的煤矿企业销售本企业生产、加工的煤炭产品,不实行煤炭经营资格审查。

  取得煤炭生产许可证的煤矿企业经营非本企业生产、加工的煤炭产品,应当向煤炭经营资格审查部门提出申请,取得煤炭经营资格。

  第十一条 煤炭经营资格审查部门接到申请人提交的申请材料后,对材料不齐全或不符合法定形式的,应在五个工作日内一次告知申请人需要补正的全部内容,逾期不告知的,自收到申请材料之日起即为受理。

  第十二条 煤炭经营资格审查部门依法对申请人提交的材料进行审查,必要时应当到有关现场对申请材料的实质内容的真实性进行核实。经审查核实具备煤炭经营条件的,予以批准;不具备条件的,不予批准,并书面通知申请人。

  第十三条 煤炭经营资格审查部门应当自受理申请之日起二十个工作日内完成审查工作。二十个工作日内不能完成的,经本行政机关负责人批准,可以延长十个工作日,并应当将延长期限的理由告知申请人。

  第十四条 按规定由设区的市有关部门负责煤炭经营资格初审后报省级煤炭经营资格审查部门审查的,设区的市有关部门应当自受理申请之日起二十个工作日内审查完毕。

  第十五条 煤炭经营资格审查部门对准予从事煤炭经营的企业,应当自作出批准决定之日起十个工作日内向申请人颁发、送达煤炭经营资格证。

  第十六条 煤炭经营资格审查部门对作出的准予从事煤炭经营的审查决定,应当通过公开发行的报刊、网站等方式向社会公告。

  第十七条 申请人持依法取得的煤炭经营资格证向工商行政管理部门申请登记,领取经营范围包括煤炭经营的营业执照,方可从事煤炭经营活动。

  未取得煤炭经营资格证的,工商行政管理部门不予颁发经营范围包括煤炭经营的营业执照。

  第十八条 煤炭经营资格证的有效期为三年。期满需要延续的,应当在有效期届满三十日前向原煤炭经营资格审查部门申请办理延续手续。

  第十九条 煤炭经营企业登记事项发生变更的,应当到原煤炭经营资格审查部门办理变更手续。

  第二十条 煤炭经营企业终止的,应当到原煤炭经营资格审查部门办理煤炭经营资格注销手续。

  第二十一条 煤炭经营资格证由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统一印制,其他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擅自印制。

  第二十二条 煤炭经营资格证不得伪造,不得买卖、出租、转借或以其他任何形式转让。

  第二十三条 煤炭经营资格审查部门审查煤炭经营资格,除法定收费项目外,不得收取其他任何费用。

  煤炭经营资格审查部门依法收取的费用应全部上缴国库,不得以任何形式截留、挪用和私分。

第三章 煤炭经营

  第二十四条 煤炭经营企业从事煤炭经营,应当遵守有关法律、法规和规章的规定,保证煤炭质量,提高服务水平。

  第二十五条 从事煤炭经营,应当依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合同法》规定,由买卖双方签订煤炭买卖合同。

  煤炭买卖合同一般包括下列内容:

  (一)出卖人和买受人的名称和住所;

  (二)数量;

  (三)品种、规格、质量;

  (四)价格;

  (五)交货方式;

  (六)发出地点(站、港)和到达地点(站、港);

  (七)履行期限;

  (八)货款及运杂费的结算方式,买卖双方的开户银行、帐号、纳税登记号;

  (九)违约责任;

  (十)解决争议的方法;

  (十一)买卖双方约定的其他条款。

  第二十六条 煤炭买卖合同签订后,买卖双方必须全面履行合同,任何一方不得擅自变更或者解除合同。有特殊原因需要变更或解除合同的,应按《中华人民共和国合同法》规定办理,否则应承担违约责任。

  第二十七条 需由运输企业承运的煤炭,煤矿企业、煤炭经营企业或煤炭用户依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合同法》与运输企业签订煤炭运输合同。

  第二十八条 煤炭运输合同生效后,合同双方必须全面履行合同。煤矿企业或煤炭经营企业应当按照合同约定发运质量合格、计量准确的煤炭;运输企业应当按照合同约定承运,并将承运的不同质量的煤炭分装、分堆;煤炭用户应当按照合同的约定接卸煤炭。不履行合同的,应当承担违约责任。

  第二十九条 煤炭发运时承运、托运双方的交接和到站(港)后收货人对煤炭质量、数量的验收,按照国家有关规定办理。

  第三十条 煤炭经营应当取消不合理的中间环节。国家提倡有条件的煤矿企业直销,鼓励大型煤矿企业与耗煤量大的企业签订中长期直销合同。

  第三十一条 国家提倡有条件的煤炭经营企业实行代理配送。

  第三十二条 煤炭经营企业经营民用型煤,应当保证质量,方便群众,稳定供应。

  民用型煤应当推行集中粉碎、定点成型、统一配送、连锁经营。

  第三十三条 国家鼓励使用洁净煤,推广动力配煤、工业型煤,节约能源,减少污染。

  第三十四条 煤矿企业、煤炭经营企业,应当依法经营,公平竞争,禁止下列经营行为:

  (一)未取得煤炭经营资格擅自经营;

  (二)未取得煤炭生产许可证擅自销售煤炭产品;

  (三)采取掺杂使假、以次充好、数量短缺等欺诈手段;

  (四)垄断经营;

  (五)违反国家有关价格的规定,哄抬煤价或者低价倾销;

  (六)违反国家有关税收的规定,偷漏税款;

  (七)违反法律、行政法规规定的其他行为。

  第三十五条 从事煤炭运输的车站、港口及其他运输企业不得利用其掌握的运力参与煤炭经营。

  第三十六条 禁止行政机关设立煤炭供应的中间环节和额外加收费用。

  禁止行政机关开办煤炭经营企业或者从事、参与煤炭经营活动。

  第三十七条 禁止经营无煤炭生产许可证的煤矿企业生产、加工的煤炭产品。

  禁止经营无煤炭经营资格的煤炭经营企业的煤炭产品。

  禁止向无煤炭经营资格证的煤炭经营企业销售煤炭产品。

  第三十八条 煤矿企业和煤炭经营企业应当严格执行国家有关煤炭产品质量管理的规定,其供应的煤炭产品质量应当符合国家标准或者行业标准。用户对煤炭产品质量有特殊要求的,由买卖双方在煤炭买卖合同中约定。

第四章 监督管理

  第三十九条 煤炭经营资格审查部门依法对煤炭经营进行监督管理,应建立对煤炭经营企业在经营过程中经营资格条件变化和依法经营状况的全面检查制度,具体办法由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制定。

  煤炭经营资格审查部门和工商、质检、环保等有关部门依法查处非法经营活动,并在各自的职责范围内实施行政处罚。

  第四十条 煤炭经营资格审查部门的工作人员应当熟悉有关法律、法规,具备必要的专业知识,公正廉洁,秉公执法。

  第四十一条 煤炭经营资格审查部门进行监督检查时,有权向煤炭经营企业或者煤炭用户了解有关执行煤炭法律、法规的情况,查阅有关资料,进入现场进行检查;煤炭经营企业和煤炭用户应当提供方便。

  第四十二条 煤炭经营资格审查部门的工作人员进行监督检查时,应当出示证件。

  第四十三条 煤炭经营资格审查部门实施资格审查和日常监督管理所需经费,应当列入本级财政预算,由本级财政予以保障。

第五章 罚则

  第四十四条 未经煤炭经营资格审查部门审查批准,或伪造煤炭经营资格证,或以买卖、出租、转借等形式取得煤炭经营资格证,擅自从事煤炭经营活动的,由煤炭经营资格审查部门责令停止经营,没收违法所得,可以并处违法所得一倍以上五倍以下的罚款。

  第四十五条 未取得煤炭生产许可证擅自销售自己生产的煤炭产品的,由煤炭经营资格审查部门责令停止经营,没收违法所得,可以并处违法所得一倍以上五倍以下的罚款。

  第四十六条 采取掺杂使假、以次充好等欺诈手段进行经营的,由煤炭经营资格审查部门责令停止经营,没收违法所得,并处违法所得一倍以上五倍以下的罚款;情节严重的,取消煤炭经营资格;构成犯罪的,由司法机关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第四十七条 经营无煤炭生产许可证或无煤炭经营资格证的企业的煤炭产品的,或向无煤炭经营资格证的煤炭经营企业销售煤炭产品的,由煤炭经营资格审查部门处违法所得一倍以上三倍以下的罚款,但最多不得超过三万元。

  第四十八条 煤炭经营企业违反本办法有关规定,从事其他非法经营的,依照有关法律、法规和规章的规定处罚。

  第四十九条 煤炭经营资格审查部门的工作人员滥用职权、玩忽职守或者徇私舞弊的,依法给予行政处分;构成犯罪的,由司法机关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第六章 附则

  第五十条 本办法发布前,依据原国家经济贸易委员会发布的《煤炭经营管理办法》,已经进行的煤炭经营资格审查,继续有效。

  第五十一条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指定的煤炭经营资格审查部门,可以根据本办法对本行政区域的煤炭经营监管制定实施细则。

  第五十二条 本办法自发布之日起三十日后施行。1999年6月22日原国家经济贸易委员会发布的《煤炭经营管理办法》同时废止。


版权声明:所有资料均为作者提供或网友推荐收集整理而来,仅供爱好者学习和研究使用,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如本站内容有侵犯您的合法权益,请和我们取得联系,我们将立即改正或删除。
京ICP备14017250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