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站点| 世界资料网 | 专利资料网 | 世界资料网论坛
收藏本站| 设为首页| 首页

全国新华书店统一会计制度

作者:法律资料网 时间:2024-07-24 18:05:19  浏览:9191   来源:法律资料网
下载地址: 点击此处下载

全国新华书店统一会计制度

文化部


全国新华书店统一会计制度

1984年12月12日,文化部

第一章 总 则
一、会计是以货币形式反映和监督经济活动和经营成果的一种科学方法,是企业经营管理必不可少的重要工具。为了加强财务会计工作,提高经营管理水平,促进图书发行事业的发展,特制定本制度。
二、新华书店会计工作的基本任务是:贯彻党的方针政策,执行国家财经制度,正确地记录、计算、反映、监督企业的财产变化、资金运动、费用成本和经营成果,促进企业加强经济核算,提高经济效益。
三、本制度是新华书店经营管理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适用于全国各级新华书店,其他国营书店可以参照执行。在符合本制度统一要求的原则下,各省、自治区、直辖市的出版(文化)行政部门,可以根据当地具体情况,对本制度作必要的补充规定,经同级财政部门同意后布置执行。
四、关于会计凭证、帐簿格式和使用方法,会计档案的管理和办理会计交接等事项,按照财政部颁发的《会计人员工作规则》的有关规定执行。
五、记帐方法本制度不作统一规定,既可采用借贷记帐法,也可采用增减记帐法。为了便于交流经验,互相学习,各单位应逐步向借贷记帐法转变。
六、各级新华书店和主管部门,要加强对财会工作的领导,从政治上、工作上、生活上关心财会人员,帮助他们解决实际问题,支持他们行使国家赋予的工作职权,并保证他们有充分的时间从事本职工作。

第二章 会计科目
一、会计科目名称和编号(见下页附表)
二、会计科目简要说明
甲、资金占用及支出科目
101.固定资产 指自有全部固定资产的原价。
104.长期投资 指向其他单位投资的固定资金、流动资金和专用基金。
111.在途商品 指货款已付,但尚未到达和验收入库的商品实价。
112.库存商品 指自有为销售(调出)而储备的全部商品的码价。
115.出租商品 指备租阅的商品实价。
123.材料及包装物 指储备未领用的各种包装物及其他材料。
124.低值易耗品 指价值低于固定资产标准的各种用具。
152.待摊费用 指已发生但应分期摊销的费用。
171.现金 指出纳保管的库存现金。
172.银行存款 指存贷分户的银行结算户存款。
180.委托银行收款 指采用托收承付和委托收款结算方式办妥托收手续后应收回的货款。
181.应收货款 指采用其他结算方式应收回的货款,包括尚待办理结算手续的货款。
附表:
--------------------------------------------------------------------------
| 资金占用及支出科目 | 资金来源及收入科目 |
|------------------------------|--------------------------------------|
|顺序号|编号 | 名 称 |顺序号|编号 | 名 称 |
|------|------|--------------|------|------|----------------------|
| 1 |101|固定资产 |30 |401|固定基金 |
| 2 |104|长期投资 |31 |402|折 旧 |
| 3 |111|在途商品 |32 |403|流动基金 |
| 4 |112|库存商品 |33 |405|其他单位投入资金 |
| 5 |115|出租商品 |34 |421|银行借款 |
| 6 |123|材料及包装物 |35 |426|进销差价 |
| 7 |124|低值易耗品 |36 |427|提成差价 |
| 8 |152|待摊费用 |37 |431|应付货款 |
| 9 |171|现 金 |38 |432|应付工资 |
| 10|172|银行存款 |39 |438|预收货款 |
| 11|180|委托银行收款 |40 |439|其他应付款 |
| 12|181|应收货款 |41 |441|预提费用 |
| 13|182|预付货款 |42 |442|呆滞损失准备金 |
| 14|189|其他应收款 |43 |443|低值易耗品摊销 |
| 15|191|待处理财产损失|44 |451|应交税金 |
| 16|201|专项存款 |45 |455|应交上级利润 |
| 17|202|专项物资 |46 |501|专用基金 |
| 18|203|专项工程支出 |47 |521|上级专用拨款 |
| 19|204|国库券 |48 |531|专用借款 |
| 20|211|专项应收款 |49 |550|应交能源交通建设基金 |
| 21|301|销售费用 |50 |551|专项应付款 |
| 22|302|调出费用 |51 |601|销售收入 |
| 23|304|营业外支出 |52 |602|调出收入 |
| 24|305|销售成本 |53 |604|营业外收入 |
| 25|306|调出成本 |54 |609|其他业务收入 |
| 26|307|销售折扣 |55 |611|利 润 |
| 27|308|调出折扣 |56 |612|所属上交利润 |
| 28|310|税 金 | | | |
| 29|311|利润分配 | | | |
|----------------------------------------------------------------------|
| | |附:表外科目 |58 |702|期销商品 |
| 57|701|期进商品 |59 |703|寄销代管商品 |
--------------------------------------------------------------------------


182.预付货款 指按规定先期预付一部分的订货款。
189.其他应收款 指不属于应收货款、预付货款的其他暂付和应收款。
191.待处理财产损失 指在清查财产中发现的各种财产的盘亏和毁损。待处理各种财产的盘盈在本科目列减。
201.专项存款 指专用基金等存入银行专户的存款。
202.专项物资 指为专项工程储备的专用材料、设备等物资。
203.专项工程支出 指为进行各种专项工程所发生的支出。
204.国库券 指认购并已付款的国库券。
211.专项应收款 指属于专项资金发生的暂付和应收款。
301.销售费用 指因销售发生的商品流通费。
302.调出费用 指因调出发生的商品流通费。
304.营业外支出 指按国家规定,在进销和其他业务以外的营业外支出。
305.销售成本 指销售商品的购进原价。
306.调出成本 指调出商品的购进原价。
307.销售折扣 指销售商品实际收入低于销售码价的差额。
308.调出折扣 指调出商品实际收入低于调出码价的差额。
310.税金 指应由销售(调出)收入中列支的税金。
311.利润分配 指按照规定对实现利润的各项分配。
乙、资金来源及收入科目
401.固定基金 指用国家拨款、贷款和自筹资金等购建固定资产所形成的基金。
402.折旧 指按固定资产原价提取的累计折旧。
403.流动基金 指由国家拨入和自筹补充的供长期周转使用的流动基金。
405.其他单位投入资金 指接受其他单位投入的固定资金、流动资金和专用基金。
421.银行借款 指向银行借入的各种流动资金借款。
426.进销差价 指库存商品码价高于实际进价的差额。
427.提成差价 指库存商品按出版年限提取及按一定比例预提的提成差价。
431.应付货款 指收到商品应付未付的货款。
432.应付工资 指应付职工的工资总额。
438.预收货款 指按规定向读者预收的预订款和邮购款。
439.其他应付款 指不属于应付货款、预收货款、应付工资的其他暂收和应付款。
441.预提费用 指经批准可预提的应付银行流动资金借款利息等费用。
442.呆滞损失准备金 指不实行分年核价的古旧书、进口外文书、港台书等,根据上级规定按一定比例提取的呆滞损失准备金。
443.低值易耗品摊销 指按低值易耗品原价分摊的累计摊销。
451.应交税金 指应交纳的各种税金。不包括应由专用基金支付的建筑税、奖金税等。
455.应交上级利润 指应交上级的利润或应交上级的税后利润。上级应弥补的亏损在本科目列减。
501.专用基金 指按照规定提取的各种专用基金。
521.上级专用拨款 指上级拨入的指定用途的拨款。
531.专用借款 指向银行借入的不属于流动资金的专用借款。
550.应交能源交通建设基金 指应交纳的国家能源交通建设基金。
551.专项应付款 指属于专项资金发生的暂收和应付款。
601.销售收入 指销售商品按码价计算的收入。
602.调出收入 指调出商品按码价计算的收入。
604.营业外收入 指在进销和其他业务以外的营业外收入。
609.其他业务收入 指在进销以外其他业务的收入。应在其他业务收入中冲销的支出在本科目列减。
611.利润 指实现的利润(或亏损)总额,亦即各项收入减除各项支出的差额。
612.所属上交利润 指所属单位上交的利润或税后利润。弥补所属单位的亏损在本科目列减。
丙、表外科目
701.期进商品 指根据合同约期承付货款的预印年画、课本等收入的商品。
702.期销商品 指根据合同约期承付货款的预印年画、课本等发出的商品。
703.寄销代管商品 指其他单位委托寄销和代管的商品。

第三章 会计报表
一、会议报表目录
------------------------------------------------------------------
| 编 号 |会 计 报 表 名 称|编 报 期|
|--------------|----------------------|----------------------|
| 会发01表 |资金平衡表 |按月编报 |
| 会发01附表|资金平衡表(附表) |十二月编报 |
| 会发02表 |利润(亏损)表 |按月编报 |
| 会发03表 |商品流通费明细表 |三、六、九、十二月编报|
| 会发04表 |专用基金及专用拨款表 |按年编报 |
| 会发05表 |库存商品盘存帐存对比表|按年编报 |
------------------------------------------------------------------
二、会计报表格式
资金平衡表
会发01表
编制单位: 年 月 日 单位: 元
--------------------------------------------------------------------------------------------------
| 资 金 占 用 |行次|期末|资 金 来 源 |行次|期末|
| | |数 | | |数 |
|--------------------------------|----|----|------------------------------------|----|----|
|一、固定资产原价(101) |1 | |一、国家固定基金(401.1) |33| |
| 减:折旧(402) |2 | | 企业固定基金(401.2) |34| |
| 固定资产净值 |3 | | 其他单位投入固定基金 |35| |
| 待处理固定资产损失 |4 | | (405.1) | | |
| (191.1) | | | |36| |
| 向其他单位投资的固定资金 |5 | | |37| |
| (104.1) | | | | | |
|--------------------------------|----|----|------------------------------------|----|----|
|二、定额流动资产合计 |6 | |二、国家流动基金(403.1) |38| |
| 1.库存商品(112) |7 | | 企业流动基金(403.2) |39| |
| 减:进销差价(426)|8 | | 其他单位投入流动基金 |40| |
| 提成差价(427)|9 | | (405.2) | | |
| 库存商品净值 |10| |三、银行借款(421) |41| |
| 2.在途商品(111) |11| |四、其他流动资金来源合计 |42| |
| 3.出租商品(115) |12| | 1.应付货款(431) |43| |
| 4.材料及包装物(123) |13| | 2.预收货款(438) |44| |
| 5.低值易耗品净值 |14| | 3.预提费用(441) |45| |
| (124.443) | | | 4.其他应付款(432.439)|46| |
| 6.待摊费用(152) |15| | 5.呆滞损失准备金(442) |47| |
| 7.待处理流动资产损失 |16| | 6.未交税金(451) |48| |
| (191.2) | | | 7.未交上级利润(455) |49| |
--------------------------------------------------------------------------------------------------
--------------------------------------------------------------------------------------------------
| 资 金 占 用 |行次|期末|资 金 来 源 |行次|期末|
| | |数 | | |数 |
|--------------------------------|----|----|------------------------------------|----|----|
|三、其他流动资产合计 |17| | 8.未留利润 |50| |
| 1.现金(171) |18| | (611.612.311) | | |
| 2.银行存款(172) |19| | 减:在途交拨款项 |51| |
| 3.委托银行收款(180) |20| |------------------------------------|----| |
| 4.应收货款(181) |21| |五、专项资金来源合计 |52| |
| 5.预付货款(182) |22| | 1.生产发展基金(501.1) |53| |
| 6.其他应收款(189) |23| | 2.职工福利基金(501.2) |54| |
| 7.向其他单位投资的流动资 | | | 3.职工奖励基金(501.3) |55| |
| 金(104.2) |24| | 4.后备基金(501.4) |56| |
|--------------------------------|----|----| 5.更新改造基金(501.4) |57| |
|四、专项资金占用合计 |25| | 6.国库券和长期投资基金 |58| |
| 1.专项存款(201) |26| | (501.6) | | |
| 2.专项物资(202) |27| | 7.上级专用拨款(521) |59| |
| 3.专项工程支出(203) |28| | 8.专用借款(531) |60| |
| 4.国库券(204) |29| | 9.未交能源交通建设基金 |61| |
| 5.专项应收款(211) |30| | (550) | | |
| 6.向其他单位投资的专用基 |31| | 10.专项应付款(551) |62| |
| 金(104.3) | | | |63| |
|--------------------------------|----|----|------------------------------------|----|----|
|资 金 占 用 合 计 |32| |资 金 来 源 合 计 |64| |
|--------------------------------|----|----|------------------------------------|----|----|
|表外科目:期进商品(701) |65| |定额流动资金平均余额 |69| |
| 期销商品(702) |66| |定额流动资金周转天数 |70| |
| 寄销代管商品(703)|67| |全部流动资金平均余额 |71| |
|补充资料:低值易耗品摊销 |68| |全部流动资金周转天数 |72| |
| (443) | | | | | |
--------------------------------------------------------------------------------------------------
资金平衡表(附表)
会发01附表
编制单位: 年 月 日(十二月份填报) 单位: 元
--------------------------------------------------------------------------------
| 固 定 资 产 |行次|金额| 流 动 基 金 |行次|金额|
|--------------------------|----|----|------------------------|----|----|
|固定资产原价年初数 | 1| |国家流动基金年初数 |25| |
|固定资产原价本年增加数 | 2| |企业流动基金年初数 |26| |
| 1.基建拨款、贷款购建| 3| |流动基金本年增加数 |27| |
| 2.上级专用拨款购建 | 4| | 1.预算拨入 |28| |
| 3.专用基金购建 | 5| | 2.上级拨入 |29| |
| 4.无偿调入 | 6| | 3.企业补充 |30| |
| 5.盘盈 | 7| | 4. |31| |
| 6. | 8| | 5. |32| |
|固定资产原价本年减少数 | 9| |流动基金本年减少数 |33| |
| 1.无偿调出 |10| | 1.上交财政 |34| |
| 2.有偿调出 |11| | 2.交还上级 |35| |
| 3.报废清理 |12| | 3. |36| |
| 4.盘亏毁损 |13| | 4. |37| |
| 5. |14| | 5. |38| |
| 6. |15| |国家流动基金年末数 |39| |
|固定资产原价年末数 |16| |企业流动基金年末数 |40| |
| 1.业务用房屋设备 |17| | | | |
| 2.非业务用房屋设备 |18| | | | |
| 3.机动车辆——辆 |19| | | | |
| 4.业务用机具——台 |20| | | | |
| 5.土地 |21| | | | |
| 6.其他 |22| | | | |
|计提折旧固定资产全年平均 |23| | | | |
|总值 | | | | | |
|本年提取的折旧基金总额 |24| | | | |
--------------------------------------------------------------------------------
利润(亏损)表
会发02表
编制单位: 年 月 份 单位: 元
------------------------------------------------------------------------------------------------
| | |本月|本年 | | |本年 |
| 项 目 |行次|数 |累计数| 补 充 资 料 |行次|累计数|
|--------------------------|----|----|------|------------------------------|----|------|
|一、销售收入 | 1| | |一、销售收入中:零售 |32| |
| 减:销售折扣 | 2| | | 代销 |33| |
| 销售净收入 | 3| | | 批发 |34| |
| 减:销售成本 | 4| | | 销售折扣中:零售折扣 |35| |
| 销售税金 | 5| | | 代销折扣 |36| |
| 销售费用 | 6| | | 批发折扣 |37| |
| 销售利润(亏损) | 7| | | | |
| | | | |二、年度主要计划指标: |38| |
|二、调出收入 | 8| | | 销售收入 |39| |
| 减:调出折扣 | 9| | | 调出收入 |40| |
| 调出净收入 |10| | | 利润(亏损)总额 |41| |
| 减:调出成本 |11| | | | | |
| 调出税金 |12| | |三、税利实际交纳数: |42| |
| 调出费用 |13| | | 补交上年所得税 |43| |
| 调出利润(亏损) |14| | | 交本年所得税 |44| |
| 加:其他业务利润 |15| | | 补交上级上年利润 |45| |
| 营业外收入 |16| | | 交上级本年利润 |46| |
| 减:营业外支出 |17| | | |47| |
|三、利润(亏损)总额 |18| | | | | |
------------------------------------------------------------------------------------------------
------------------------------------------------------------------------------------------------
| | |本月|本年 | | |本年 |
| 项 目 |行次|数 |累计数| 补 充 资 料 |行次|累计数|
|--------------------------|----|----|------|------------------------------|----|------|
| | | | |四、营业外收入: | | |
| 加:其他单位转来 |19| | | 1. |49| |
| 的利润 | | | | 2. |50| |
| 减:分给其他单位 |20| | | 3. |51| |
| 的利润 | | │ | 4. |52| |
| 归还专用借款 |21| | | | | |
| 的利润 | | | |五、营业外支出: |53| |
| 归还借款的利 |22| | | 1. |54| |
| 润提取的职工 | | | | 2. |55| |
| 福利基金和职 | | | | 3. |56| |
| 工奖励基金 | | | | 4. |57| |
| |23| | | 5. |58| |
| |24| | | | | |
| 小 计 |25| | |六、汇总报表包括单位(个) |59| |
|--------------------------|----|----|------| 其中:利润单位(个) |60| |
| | | | | 亏损单位(个) |61| |
|应交所得税 |26| | | 亏损单位亏损总额 |62| |
|应交上级利润 |27| | | | | |
|企业留利 |28| | | | | |
| |29| | | | | |
| |30| | | | | |
|四、未留利润(十二月 |31| | | | | |
| 份应空置不填) | | | | | | |
------------------------------------------------------------------------------------------------
商品流通费明细表
会发03表
编制单位: 年 月 份 单位: 元
------------------------------------------------------------------------------------------------
| |行 | 销售费用 | 调出费用 | |行 |本年 |
| 项 目 | |--------------|--------------| 补 充 资 料 | | |
| |次 |本月数|本年 |本月数|本年 | |次 |累计数|
| | | |累计数| |累计数| | | |
|----------------|----|------|------|------|------|------------------------|----|------|
|运杂费 | 1| | | | |一、年度费用计划 |23| |
| | | | | | | | | |
|包装费 | 2| | | | | 指标: | | |
| | | | | | | 销售费用 |24| |
|宣传资料费 | 3| | | | | 销售费用率 |25| |
| | | | | | | 调出费用 |26| |
|手续费 | 4| | | | | 调出费用率 |27| |
| | | | | | | | | |
|商品损耗 | 5| | | | |二、职工工资总额征 |28| |
| | | | | | | 1.标准工资 |29| |
|商品盘亏 | 6| | | | | 其中:免征 |30| |
| | | | | | | 奖金税人员 | | |
|利息 | 7| | | | | 的标准工资 | | |
| | | | | | | 2.附加及保留 |31| |
|保险费 | 8| | | | | 工资 | | |
| | | | | | | 3.各种津贴 |32| |
|其他业务费 | 9| | | | | 4.加班工资 |33| |
| | | | | | | 5.各种奖金员 |34| |
|工资 |10| | | | | 其中:免征 |35| |
| | | | | | | 奖金税人员 | | |
|工会经费 |11| | | | | 的奖金 | | |
| | | | | | | | | |
|------------------------------------------------------------------------------------------------
------------------------------------------------------------------------------------------------
| |行 | 销售费用 | 调出费用 | |行 |本年 |
| 项 目 | |--------------|--------------| 补 充 资 料 | | |
| |次 |本月数|本年 |本月数|本年 | |次 |累计数|
| | | |累计数| |累计数| | | |
|----------------|----|------|------|------|------|------------------------|----|------|
|福利费 |12| | | | | 6.副食品价格 |36| |
| | | | | | | 补贴 | | |
|租赁费 |13| | | | | |37| |
| | | | | | | | | |
|修理费 |14| | | | | | | |
| | | | | | | | | |
|折旧费 |15| | | | | |38| |
| | | | | | | | | |
|低值易耗品摊销 |16| | | | | | | |
| | | | | | | | | |
|差旅费 |17| | | | | | | |
| | | | | | | | | |
|办公费 |18| | | | |三、计提职工福利 |39| |
| | | | | | | 基金的全年工 | | |
|职工教育经费 |19| | | | | 资总额 | | |
| | | | | | | | | |
|其他管理费 |20| | | | |四、期末职工人数 |40| |
|----------------|----|------|------|------|------|全年平均职工人数 |41| |
|合 计 |21| | | | |年末财会人员数 |42| |
|费 用 率 |22| % | % | % | % | |43| |
| | | | | | | |44| |
|------------------------------------------------------------------------------------------------
专用基金及专用拨款
会发04表
编制单位: 年 度 单位: 元
----------------------------------------------------------------------------------------------
| |行 | 专 用 基 金 |上级专|呆滞损失 |
| 项 目 | |----------------------------------------| | |
| |次 |生产发|职工福|职工奖|后备基金|更新改|用拨款|准备金 |
| | |展基金|利基金|励基金| |造基金| | |
|----------------------|----|------|------|------|--------|------|------|----------|
|年初数 | 1| | | | | | | |
|本年增加数 | 2| | | | | | | |
| 1.从费用提取数 | 3| | | | | | | |
| 2.从税后留利提取数| 4| | | | | | | |
| 3.固定资产变价收入| 5| | | | | | | |
| 4.所属上交 | 6| | | | | | | |
| 5.上级拨入 | 7| | | | | | | |
| | | | | | | | | |
| 6. | 8| | | | | | | |
| 7. | 9| | | | | | | |
| 8. |10| | | | | | | |
| | | | | | | | | |
|本年减少数 |11| | | | | | | |
| 1.交上级 |12| | | | | | | |
| 2.用于基建自筹资金|13| | | | | | | |
| 3.用于更新改造措施|14| | | | | | | |
| 4.用于职工医药 |15| | | | | | | |
| 5.用于职工福利 |16| | | | | | | |
| 6.用于职工奖励 |17| | | | | | | |
| 7.用于处理滞销书 |18| | | | | | | |
| | | | | | | | | |
| 8. |19| | | | | | | |
| 9. |20| | | | | | | |
| | | | | | | | | |
----------------------------------------------------------------------------------------------
----------------------------------------------------------------------------------------------
| |行 | 专 用 基 金 |上级专|呆滞损失 |
| 项 目 | |----------------------------------------| | |
| |次 |生产发|职工福|职工奖|后备基金|更新改|用拨款|准备金 |
| | |展基金|利基金|励基金| |造基金| | |
|----------------------|----|------|------|------|--------|------|------|----------|
|年末数 |21| | | | | | | |
| | | | | | | | | |
| 未完工程支出 |22| | | | | | | |
| | | | | | | | | |
| 结余资金 |23| | | | | | | |
| | | | | | | | | |
| |24| | | | | | | |
| | | | | | | | | |
----------------------------------------------------------------------------------------------
补充资料:一、补交上年能源交通建设基金。二、交本年能源交通建设基金。
库存商品盘存帐存对比表
会发05表
编制单位: 年 月 日 单位:元、册
--------------------------------------------------------------------------------------------
| |行 |帐存数| 盘 存 数 |差异数|
|项 目| |------|--------------------------------------------------------|------|
| |次 |数|金|合 计 | 金额其中: |数|金|
| | | | |----------|--------------------------------------------| | |
| | |量|额|数量|金额|当年|前一年|前二年|前三年|前四年|前五年|量|额|
| | | | | | | | | | | |以上 | | |
|--------|----|--|--|----|----|----|------|------|------|------|------|--|--|
| | 1| | | | | | | | | | | | |
| | 2| | | | | | | | | | | | |
| | 3| | | | | | | | | | | | |
| | 4| | | | | | | | | | | | |
| | 5| | | | | | | | | | | | |
| | 6| | | | | | | | | | | | |
| | 7| | | | | | | | | | | | |
| | 8| | | | | | | | | | | | |
| | 9| | | | | | | | | | | | |
| |10| | | | | | | | | | | | |
| |11| | | | | | | | | | | | |
| |12| | | | | | | | | | | | |
| |13| | | | | | | | | | | | |
| |14| | | | | | | | | | | | |
| |15| | | | | | | | | | | | |
| |16| | | | | | | | | | | | |
| |17| | | | | | | | | | | | |
| |18| | | | | | | | | | | | |
| |19| | | | | | | | | | | | |
| |20| | | | | | | | | | | | |
| |21| | | | | | | | | | | | |
|--------|----|--|--|----|----|----|------|------|------|------|------|--|--|
|库存商品|22| | | | | | | | | | | | |
|合计 | | | | | | | | | | | | | |
|进销差价|23|--| | --| | --| -- | -- | -- | -- | -- |--|--|
|提成差价|24|--| | --| | --| | | | | | |--|
------------------------------------------------------------------------------------------|
三、会计报表简要说明
(一)资金平衡表(会发01表)
1.本表反映月末、年末全部资金来源和资金占用情况。
2.本表期末数栏各项目根据总分类帐结合明细分类帐有关科目的期末余额分析或合并填列。
3.定额及全部流动资金平均余额(第69、71行)填列自年初至报告月的平均余额,计算公式如下:
月平均余额=(月初余额+月末余额)÷2
自年初至报告月的平余余额=各月平均余额之和÷自年初至报告期月数
4.定额及全部流动资金周转天数(第70、72行)按自年初至报告月的数据计算,公式如下:
(自年初至报告月)日历日数(每月按30天计)÷〔销售(调出)净收入÷定额或全部流动资金平均余额〕
5.本表各项数字之间的关系:
6行=10至16行之和
17行=18至24行之和
25行=26至31行之和
32行=3、4、5、6、17、25行之和
42行=43至51行之和
52行=53至62行之和
64行=33、34、35、38、39、40、41、42、52行之和
(二)资金平衡表(附表)(会发01附表)
1.本表反映年度内固定资产和流动基金的增加、减少情况。
2.本表固定资产原价本年增加数、减少数及其中的有关各项目,根据固定资产科目的本年发生额分析计算填列。
3.计提折旧固定资产全年平均总值按下列公式计算:
1至12月各月计提折旧的各项固定资产原价月初余额之和÷12
4.本表流动基金本年增加数、减少数及其中的有关各项目,根据流动基金科目的本年发生额分析计算填列。
(三)利润(亏损)表(会发02表)
1.本表反映在月份、年度内利润(亏损)的构成和分配情况。
2.本表本月数、本年累计数栏分别填列各项目的本月和自年初至报告月的实际发生数。
3.本表1至7行反映销售利润(亏损)构成,8至14行反映调出利润(亏损)构成,7行、14至18行反映利润(亏损)总额构成,19至31行反映利润分配情况。
4.本表补充资料一反映销售收入和销售折扣的明细数字。补充资料二“年度主要计划指标”应为最后核定数,未核定前应为最后上报数。补充资料三反映税利实际交纳数,即本年补交上年的和交本年的所得税和利润(税后利润)。补充资料四、五根据营业外收入和营业外支出的明细记录分析填列。补充资料六只在汇总报表中填列。
(四)商品流通费明细表(会发03表)
1.本表反映在三、六、九、十二月份及年度内的各项费用情况。
2.本表本月数、本年累计数栏分别填列各项目的本月和自年初至报告月的实际发生数。
3.本表按销售费用和调出费用分别填列。
4.费用率的计算分别以销售码价、调出码价为依据,公式如下:
销售(调出)费用率=销售(调出)费用÷销售(调出)收入×
100%
5.本表补充资料一“年度费用计划指标”应为最后核定数,未核定前应为最后上报数。补充资料二根据应付工资科目贷(增)方发生额分析填列。补充资料三为工资总额减除按规定不计提职工福利基金各项以后的数额。补充资料四应包括的职工人数,其口径与统计制度规定一致,平均人数的计算方法与定额及全部流动资金平均余额的计算方法相同。
(五)专用基金及专用拨款表(会发04表)
1.本表反映年度内各种专用基金和上级专用拨款、呆滞损失准备金的增减使用情况。
2.本表各栏各项目根据专用基金科目、上级专用拨款科目和呆滞损失准备金科目的明细记录分析计算填列。
3.本表第3行从费用提取数,在更新改造基金栏反映留用的折旧基金,在职工福利基金栏反映从费用中提取的职工福利基金,在呆滞损失准备金栏反映从费用提取的进口外文书、古旧书、港台书的呆滞损失准备金。
4.本表第22行未完工程支出反映生产发展基金、更新改造基金、上级专用拨款等的年末数中,已用于未完工程的材料、预付款。年末数减除未完工程支出即为结余资金。
(六)库存商品盘存帐存对比表(会发05表)
1.本表反映库存商品的分年盘存和与帐存对比及其差异情况。
2.本表根据库存商品、进销差价、提成差价科目余额结合统计核算所得的分类和数量填列帐存数,根据实地盘点的汇总数填列盘存数。
3.本表在实际盘存日编制,汇总单位对不同盘存日的基层报表均照汇总,不调整到同一日期。
四、会计报表其他规定
(一)会计报表的报送时间,一般规定如下。
(二)会计报表的受表单位,一般为开户银行、监交的财税机关和上级单位。省级汇总会计报表应抄送省、自治区、直辖市统计局和新华书店总店一份。
----------------------------------------------------------------------
| 编 报 期 |单 位 会 计 报 表 |省级汇总会计报表 |
|------------------|------------------------|--------------------|
| 月 报 | 月终后5日内 | 月终后15日内 |
| 年 报 | 年终后20日内 | 年终后40日内 |
----------------------------------------------------------------------


(三)编制六月份和年度会计报表时,应随即报送上半年和全年财务情况说明书,主要说明:计划和各项经济合同的执行情况,主要经济指标,资金增减变化及经济活动情况,总结企业经营管理的经验和问题,提出改进工作的措施和建议。

第四章 会计核算的若干规定
一、商品流转的核算
(一)商品流转有关科目的运用
1.商品流转,包括购、销、调、存四个环节,这是新华书店的基本业务。对基本业务实行“码价核算制”。设置库存商品科目,按照码价记帐;码价高于实际进价(成本价)的差额,即购进或调入折扣,另外设置进销差价科目。进销差价科目是库存商品科目的调整科目,在借(增)记库存商品科目时,一般都应贷(增)记进销差价科目,反之亦然。
2.商品购进、调入,都以验收入库为准,凭入库通知单或包装单记入库存商品和进销差价科目。货款已付而商品尚未到达和尚未验收入库的,属于在途商品,在途商品科目以支付货款的实价记帐。
3.商品销售、调出,平时都不直接贷(减)记库存商品。另外设置销售收入科目和调出收入科目,也以码价记帐;销售、调出图书的码价与实际收回书款的差额,在销售折扣科目和调出折扣科目记载。月终根据销售、调出的总码价,按照省级店规定的成本计算方法计算出销售、调出成本,一次贷(减)记库存商品科目和借(减)记进销差价科目。
4.商品其他收发,如报废、降价、盘亏、盘盈等,都在发生时直接记入库存商品科目和进销差价科目。
5.库存商品应根据健全商品管理责任制的要求,按存货部门实物负责人设置明细科目。
6.销售收入应设下列明细科目:
零售 指直接售给居民和机关团体的销售,包括不给折扣,只付少量手续费的委托代销。
代销 指所有权不转移,按实销结帐的代销户的销售。
批发 指对经销户(包括国营商业、供销社和集体、个体书店)的批发销售。
销售折扣应相应地设下列明细科目:零售折扣、代销折扣、批发折扣,核算各该销售实际收入低于码价的差额。
7.商品调入后按原折扣退回给发货店或调剂给其他销货店,都作冲减调入处理。商品调入后再转发给所属销货店,并有进销差价收入的,都作调出处理。
(二)库存商品分年核价和滞销书的处理

不分页显示   总共2页  1 [2]

  下一页

下载地址: 点击此处下载

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促进新时期公安工作可持续发展

王泗友

【内容提要】 文章指出:公安机关担负起维护和谐社会持续稳定的艰巨使命,就必须充分发挥公安机关在维护社会稳定工作中的主力军作用,从改革发展稳定的全局和政权建设的高度出发,把维护稳定作为第一政治要务,牢牢把握斗争主动权,以发展的眼光认识新情况、分析新问题,以发展的思路解决新矛盾、取得新突破,加强“六大机制”建设,促进公安工作的可持续发展。
关 键 词 先进性教育 公安工作 “六大机制” 可持续发展

我们党执政的历史经验和教训说明:共产党要巩固自己的执政地位,社会要保持长治久安,就必须保持党的方针政策的连续性,就必须保持每个共产党员的先进性。公安机关作为党和政府的一支具有武装性质的治安行政力量和刑事司法力量,担负着维护和谐社会持续稳定的艰巨使命,就必须体现共产党的先进性,充分发挥公安机关在维护社会稳定工作中的主力军作用,从改革、发展、稳定的全局和政权建设的高度出发,把维护稳定作为第一政治要务,牢牢把握斗争主动权,以发展的眼光认识新情况、分析新问题,以发展的思路解决新矛盾、取得新突破,加强“六大机制”的建设,促进公安工作的可持续发展,维护社会政治稳定和治安稳定。
一、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促进以防为主、打防结合的社会治安综合治理机制的牢固建立
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就要求公安机关在实际工作中,时刻依靠人民群众的智慧和力量,把全体人民共同的根本利益作为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归宿,要坚持走群众路线,密切联系群众,调动一切积极因素,坚持“打防结合,预防为主”的方针,把推进社会治安综合治理、维护社会政治稳定作为公安机关体现共产党员先进性的重要举措,充分发挥公安机关的职能作用、攻坚作用和主力军作用,坚持打击与防范并举,治标和治本兼顾,重在防范,重在治本,促进全社会互动双赢。
(一)科学认识打击和防范的关系。在打防问题上“打防结合,预防为主”是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工作的方针,“预防为主”指针对社会大系统而言,公安机关主要是通过打击犯罪和强化治安管理来发挥自己在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工作中的职能作用,在防控问题上只能起到重要作用,而无法起到决定作用,需要全社会齐抓共管、多管齐下。只打不防,则弱化防范,打不胜打;只防不打,则弱化打击,防不胜防。因此,必须坚持辩证唯物主义“两点论”和“重点论”的统一,坚持预防为主,打防并举,标本兼治。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进程中,在坚持“严打”方针长期性的同时,不断夯实防范基础,坚持问题出现在哪里,群众反映的热点难点在哪里,就把公安工作的重心放在哪里,就把综合治理工作推进到哪里,切实增强群众的安全感。
(二)切实落实社会治安综合治理的各项措施。把集中打击、专项整治和经常性打击紧密结合起来,把严打、严管、严防、严治有机结合起来,加强协作配合和群防群治工作,建立和完善全社会的防控体系,下大力气做好预防和减少违法犯罪工作。要突出抓好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
首先,加大对重点地区、要害部位、特种行业、枪支弹药、爆炸物品、有毒有害物品和特殊群体的管理力度,严格落实责任制,严防危险物品和枪支弹药丢失、被盗和流散社会;协助、指导有关部门强化安全生产工作,落实安全生产责任制,认真执行安全生产的法律法规和规章制度,切实建立有效防止重大事故发生的检查、监督、管理工作机制;其次,推行社区警务制度,使警务与社区并存互动,突出群众在治安工作中的积极作用,使社区所有热心于社会治安工作的人士参与社区警务,实现社区警务与群防群治工作紧密结合;第三,加强流动人口管理。注重发挥居(村)委干部、治保人员的骨干作用,对社区实有人口和出租屋全面调查摸底,掌握基本情况,不定期登记走访,采取相应管理措施;第四,深入持久地开展基层安全创建活动,重点抓好严重影响群众安全感的预防工作,努力提高安全质量,巩固和扩大基层安全创建成果;第五,加强法制和道德教育,进一步落实预防青少年违法犯罪的工作措施,特别要加强对青少年的思想政治教育和法制、道德教育,使他们增强法制观念,有效地预防和减少违法犯罪,把家庭教育、学校教育与社会教育紧密结合起来,建立健全相互协作配合的工作机制。
(三)形成一套较为完整的治安防控工作运行体系。首先,构建组织领导体系。在当地党委领导下成立由主要领导担任指挥长的社会治安防控指挥部,在公安局设立防控力量指挥处,在各镇综治委、各综治成员单位和其他各部门相应成立领导挂帅、专人负责、专施其职。第二,形成制度体系。明确治安防控队伍的职责、任务,公安机关制定、指导和民警带队带班等管理制度、行为规范、工作纪律。第三,形成治安防控工作体系。在严密防控的基础上,发挥教育作用,构筑以高危人群法制警示教育和重点对象帮教为主要内容的“教育防线”;发挥调解作用,构筑以调解纠纷、化解矛盾,防止民转刑案件和有影响的群体性事件发生为主要内容的“调解防线”;发挥打击作用,积极提供违法犯罪线索,协助公安机关打击违法犯罪活动,构筑“治安防线”。
二、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促进维护社会治安稳定长效机制的牢固建立
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就是要坚持稳定压倒一切的方针,正确处理改革、发展、稳定的关系,把改革的力度、发展的速度和社会可承受的程度统一起来,从改革发展稳定的全局和政权建设的高度出发,把确保政治稳定作为第一位的政治任务,努力维护政治稳定和社会安定。
(一)积极预防、妥善处置因人民内部矛盾引发的群体性事件。要在当地党委、政府的领导下,坚持“谁主管、谁负责”的原则,主动配合有关部门认真开展经常性的矛盾纠纷排查调处工作,努力把不稳定因素解决在基层、解决在内部、解决在萌芽状态;要不断完善处置群体性事件的工作预案,将行之有效的处置原则、工作措施和成功经验,以预案的形式固定下来,转化为日常的工作措施;要加强对上访重点人员的日常控制,落实对重点地区、重大活动、重要会议期间的防控;结合实际,加强对现场情况的了解、掌握和取证,区分性质,讲究策略,冷静、稳妥地处置,并不断积累经验,扎扎实实地做好处置群体性事件工作。
(二)加快应急处突机制的建立。按照“二十公”会议和重庆市“一公会”精神,结合实际,深入研究,统筹考虑,发挥公安机关指挥中心的作用,以有效处置突发事件和提高快速反应能力为目标,整合现有资源,加快应急处突队伍建设,进一步明确权限和职责,制定并不断完善处置各类应急突发事件和重大事件的工作预案,有针对性地开展实战演练,并优先为处突力量配置现代化的通信设备、交通工具等装备,形成指挥有力、警令畅通、反应灵敏、训练有素、运转高效的应急队伍,努力形成新的应急快速反应机制,不断提高应对各种突发事件和恐怖事件的能力,更好地维护铜梁的政治稳定和社会安定。
三、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促进“严打”整治长效机制的牢固建立
社会治安问题的长期性、复杂性和反复性,要求我们必须不断提高打击的针对性、主动性和时效性。坚持认真分析、深入排查、周密论证,及时掌握犯罪活动的最新变化和动向,始终把打击的重点指向严重刑事犯罪和群众反映强烈的突出犯罪问题。
(一)坚定不移地贯彻“严打”方针,建立经常性的“严打”工作机制,因地制宜地组织开展打击整治行动,始终保持对刑事犯罪活动的高压态势,继续加大“打黑除恶”斗争力度,全面清理摸排发现黑恶势力犯罪活动,及时打掉危害大、影响大的系列犯罪、职业犯罪和团伙犯罪,及时打掉危害一方、作恶多端的流氓恶势力,及时侦破影响群众安全感的多发性案件。把集中统一行动与日常打击犯罪有机结合起来,在日常工作中充分体现“严打”精神,逐步建立和完善贯彻“严打”方针的经常性工作机制。
(二)建立打击破案长效机制,加大现案侦破力度。首先,及时研究违法犯罪活动的规律特点,始终把握打击破案的主动权。其次,突出重点,适时开展专项斗争,什么犯罪突出,就重点打击什么犯罪;什么方式更为有效,就采用什么方式。再次,落实大要案件领导督办制度和举报有奖制度。第四,对于带黑性质组织,要坚持“打小打早”、“露头就打”,争取发一案破一案。第五,坚持长期推行“命案必破”工作机制,凡涉命案,必须集结精兵、强化措施、加强保障、奖勤罚懒、重拳出击,不获全胜决不收兵。
(三)以维护经济安全、强化经侦基础工作和规范化建设。把职务侵占、商业受贿、两虚一逃、销售假冒伪劣商品等经济犯罪作为打击重点,认真开展案前调查,参与整顿和规范市场经济秩序,大力加强经济犯罪侦查破案工作。重点打击生产销售伪劣商品、扰乱金融秩序、金融诈骗、涉税、妨害公司企业管理秩序、扰乱市场秩序等严重经济犯罪活动,建立健全防范和打击经济犯罪的预警机制、办案协作机制。
(四)继续实行挂牌整治制度,适时开展专项整治,加大对校园周边地区治安秩序的整治,集中力量重点治乱,加强城区协警巡逻力度,加强街面和重点复杂场所控制和防范。加大治安案件的查处力度和交通、消防、治爆缉枪工作力度,组织开展区域性专项行动,加大道路交通检查、消防隐患整改,广泛开展安全大检查,明确监管责任,从源头上预防涉枪涉爆案件、交通、消防重大恶性事故的发生。
四、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促进治安防控长效机制的牢固建立
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就要加强社会治安防控体系建设,是巩固严打整治斗争成果、实现社会长治久安的需要。建立一种能对各种防控力量进行科学整合、使之稳定发挥作用的长效工作机制,必须通过科学整合各种防控力量,完善工作机制、优化警力配置、落实警务保障、开展群防群治,形成防范严密、效力持久的防控网络,实行警民结合,动静结合,点线面结合,人防、物防、技防结合,统一指挥、快速反应、打击有力、防范严密的社会治安防控体系。
(一)强化基层基础建设是公安工作可持续发展的关键,是公安部门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客观要求,是共产党员保持先进性的具体体现。不断强化公安基层基础建设,将科学的发展观深入贯彻到业务工作的各个环节中去,努力寻求防范新思路、新举措。面对日益严峻、复杂的社会治安形势,体现以人为本、效益优先的管理模式,坚持群防群治、突出重点、注重效益,努力构筑治安防控长效机制。
(二)逐步实现公安工作重心下移、警力下沉,进一步改革和加强派出所工作,增强公安工作对市场经济的服务功能,把派出所建成综合性的战斗实体。深化社区警务建设,推进治安工作社会化,运用市场力量和群众参与来维护治安。坚持和完善城区巡逻制度,始终把加强城区的控制作为重点,最大限度地把警力摆到街面上、用在案件多发时段上,确保对居民住宅区、公共复杂场所等重点区域的有效控制。全面推行农村联户联防工作,努力实现“发案少、秩序好、社会稳定、群众满意”的目标。
(三)建立和完善以落实工作责任制为核心的内部单位治安防控机制。在公安机关治安、经保、刑侦、消防等部门和派出所的监督指导下,充分发挥内部单位保卫组织的作用,以巡逻看护、安全检查为基本形式,加强内部单位治安防控工作。依照有关法规,督促内部单位落实单位法定代表人或主要负责人安全保卫工作责任制,加强保卫组织建设,形成单位负责、公安监管的格局。特别应加强对党政首脑机关、国防军工、金融营业网点、水电气热、易燃易爆等关系国家安全、国计民生的重要单位以及单位内部保密室、财务室、仓库等重要部位的保卫工作,严格落实各项人防、物防、技防措施,确保安全。开展对企业、学校及其周边治安秩序的整治,确保企业、学校及其周边治安秩序稳定。
(四)建立和完善以警治联勤为主体的农村治安防控机制。参照城市社区警务建设要求,结合农村特点,建立适应农村治安工作需要的警务模式。推广“民警驻村”、“农家警察”、“流动警务”、“警治联勤”等成功经验,促进农村警力进一步下沉。强化民事纠纷调解机制,推广成立在党委政府领导下,有关部门参加的民事纠纷调解中心的做法,对各种民事纠纷实行分级调处,最大限度地减少“民转型”案件的发生。加强农村地区治安乱点的排查整治,及时铲除各种横行乡里的流氓恶势力,切实维护农村地区治安秩序。
(五)建立和完善以可能影响社会治安的特殊人群为重点的实有人口管理防控机制。坚持现住地管理原则,把辖区实有人口全部纳入管理范围,重点管好可能影响社会治安的特殊人群。对流动人口、暂住人口,要加强其落脚点和活动场所特别是出租房屋、美容美发室、餐馆、建筑工地等场所和部位的治安检查,提高登记办证率,协查复函率,切实掌握其动态,发现打击隐藏其中的流窜犯罪分子。做好闲散青少年的教育、管理和服务工作;加强对有轻微违法行为或有违法犯罪倾向人员的教育和训诫,帮助转化;对刑释解教人员、吸毒人员、“法轮功”分子、刑嫌人员和可能铤而走险的人员,要严格落实控制管理和帮教转化措施,防止他们实施各种破坏活动。
五、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促进立警为公、执法为民思想体系的牢固建立
全国“二十公”会议以后,公安部提出了“立警为公、执法为民”的指导思想,生动地表现了公安机关真心实意地相信群众、依靠群众、帮助群众的根本宗旨。这就要求公安机关人民警察提高素质,更新服务理念,纯洁执法目的。
(一)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就要要端正执法思想,转变执法观念。要发扬公安机关的“优良传统,优良作风,优良品质”,“以公为本、以民为先”,切实解决“为了谁、相信谁、依靠谁”,“为谁掌权、为谁执法、为谁服务”的问题。“把群众的呼声作为第一信号;把群众的需要作为第一选择;把群众的利益作为第一考虑;把群众的安危作为第一警务;把群众的满意作为第一标准”。真正做到权为民所用,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事为民所办。
(二)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就要提高执法本领。执法本领意味着不仅要有为人民群众服务、执法为民的良好愿望,还必须具备为人民服务的能力和水平。群众有时对我们的工作不满意,有意见,民警执法水平不高是一个重要因素。少数民警政治理论水平不高,法律、法规知识不熟,工作方式方法简单,执法不规范,服务不到位,办事不公道。对人态度“生硬粗暴”,出现“门难进、脸难看、事难办、话难听”,“冷、横、硬、推、拖”的现象。这些都影响着我们的执法管理工作。所以民警必须经常坚持政治、业务学习,不断提高素质,只有具备较高的政治素质和业务素质,才能提高执法水平,才能依法、准确、公正地执行法律。
六、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促进公安队伍建设长效机制的牢固建立
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就要认真抓好队伍管理长效机制建设,建立公安机关和民警的行为规范、工作规范、装备规范。把政治建警、从严治警、依法治警、科技强警和从优待警的各项要求加以规范化、制度化。坚持不懈地抓好公安队伍建设,全力打造一支“政治坚定、业务精通、作风优良、执法公正”的公安队伍。
(一)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强化政治建警。政治建警要体现时代感,突出针对性,扩大覆盖面,增强渗透力。强调政治建警,就是强化政治纪律,要教育民警坚持不懈地用“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武装广大民警的头脑,使广大民警切实增强政治敏锐性和政治鉴别力,在思想上、行动上与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永葆人民警察忠于党、忠于祖国、忠于人民、忠于法律的政治本色。保证公安这支带枪的队伍绝对服从命令听指挥,把思想政治工作做在平时,做在处置突发事件、侦查破案、办证办照的各个工作环节。
(二)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强化从严治警。建立和完善公安队伍管理长效机制,需要创新思维,创新制度,体现“制度理事,制度管人”原则,使队伍建设走上规范化、正规化、法制化的道路,促进公安工作和队伍建设的全面发展。在继续落实“五条禁令”的基础上,实行民警执法活动的正规化,要严格依照法律法规办事,强调执法办案的程序性,要进一步落实警务公开,努力完善错案责任追究、执法质量评估、执法检查等方面的执法监督机制。 依法治警、从严治警,建立完善监督制约机制,把内部监督和外部舆论监督相结合,把纪委、督察违纪查处、责任追究和事前防范、过程控制相结合,把集中专项整治和经常性隐患排查相结合,不断加强队伍纪律作风建设,提高民警遵章守纪的自觉性。
(三)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强化依法治警。坚持从严治警必须体现公安队伍管理长效机制的法规性和权威性,才能有效防止和避免随意性。因此,建立公安队伍管理长效机制必须以国家公务员管理条例、人民警察法和人民警察内务条令为依据,从而达到管根本、管全局、管长远的目的,以实现严格、公正、文明执法为目标,切实解决公安机关和民警在执法中存在的突出问题,并以此为切入点,推动公安队伍建设不断向纵深发展。要根据党的十六大关于推进司法体制改革的精神,从容易发生问题、出现腐败现象的执法环节入手,改革和完善公安执法监督机制,确保公安执法权力受到切实有效的监督。
(四)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强化科技强警。建立和完善公安队伍管理长效机制,必须以科技为手段、为依托。我们必须充分认识公安科技对公安业务的促进拉动作用和对提升公安工作整体水平的巨大推动作用,牢固树立向科技要警力、要战斗力的思想。要按照公安部“金盾工程”的实施方案,积极运用现代科学技术,加强公安科技工作,着力提高公安工作现代化水平,走以提高科技含量和队伍素质为特征的内涵式发展道路。大力实施科技人才战略,建立培养、使用科技人才的长效机制,努力建设一支高素质的公安科技人才队伍。要在民警中大力倡导学习理念,鼓励民警自觉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从书本中学,在实践中学,打造理论功底,提高公安民警业务素质。
(五)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强化从优待警。建立和完善公安队伍管理长效机制,要坚持把解决民警思想问题、作风问题、工作问题与解决民警政治、经济待遇和实际生活困难相结合,凝聚警心,调动广大民警干事创业的工作热情:一要在民警的政治待遇上多给予考虑。注重在公安工作和队伍建设的实践中考察、识别和提拔干部,提高政治待遇,对工作突出的要及时记功表彰;二要关心民警自身素质的提高,千方百计加强民警的素质培训,要给他们提供学习机会,提高公安队伍的整体素质和战斗力;三要切实做好后勤保障工作,努力保障办案经费,增加必要的装备,关心和重视民警自身安全的防护;四要关心民警生活,了解民警的家庭、思想状况,诸如医疗保障、子女就业、福利保障等问题,帮助他们解决实际困难,要最大限度地解决好人民警察的实际困难,切实做到提高民警的物质生活待遇,并形成制度,才能充分调动和激发广大民警的积极性和创造力,以此推进公安工作的可持续发展。




试论新闻侵害名誉权的表现、构成及其预防
杨 勇


内容提要 本文试从民法学的一般原理出发,结合新闻实务中遇到的问题,通过对新闻侵害名誉权的各种表现的简述,重点分析新闻侵害名誉权的构成要件并带探讨如何预防新闻侵害名誉权的问题。

关 键 词 新闻侵权 名誉权 构成要件 预防



新闻侵害名誉权

新闻侵权的高发生率使之让新闻界和法律界人士格外注目。所谓新闻侵权,是指新闻媒体和新闻从业人员通过新闻传播媒介对公民、法人或其他组织的人格权造成不法侵害的行为。名誉权是非常重要的人格权,因而侵害名誉权就成了最常见的新闻侵权行为。实践也同时表明,至今为止的新闻官司,绝大多数都表现为侵害名誉权案件。从1983年1月到1994年10月共发生的180起新闻官司中,“涉及公民名誉权的有122起……涉及法人名誉权的有31起,还有6起刑事诽谤案”。[1]

名誉是指社会对特定公民的品行、思想、道德、生活、作用、才干等方面的社会评价以及这种社会评价给公民带来的精神享受。“名誉的核心是社会评价。”[2]这是理论界普遍接受的看法,但是关于什么是名誉权,目前我国的法律没有明确定义,有关名誉权的诉讼也只能参照一些法学专家的意见。王利明先生认为:“名誉权是指公民和法人依法对其名誉所享有的不受他人侵害的权利。”[3]王小能先生认为:“名誉权是指民事主体就自身属性和价值所获得的社会评价及自我评价享有的保有和维护的人格权。”[4]孙旭培先生认为:“名誉权是指公民和法人对于根据自己的观点、行为、工作表现所形成的有关其素质、才干、品德的社会评价等方面享有的不可侵犯的权利。”[5]顾理平先生认为:“名誉权是指公民或法人对自己在社会生活中所获得的名誉享有的不可侵犯的权利。”[6]虽然诸多学者对名誉权的表达各有不同,但结合他们定义的共同点,可以认为,名誉权就是指公民、法人或其他组织对自己所获得的社会评价享有的不可侵犯的权利。

名誉权是比较容易受到侵害的人格权,在新闻侵权中名誉权受损显得特别突出,因为“公民或法人的社会活动是新闻报道的主要内容,而名誉权与之密切相联,所以,新闻媒体和新闻记者稍有不慎,就有可能构成对公民或法人名誉权的伤害。”[7]新闻侵害名誉权是指新闻机构和新闻从业人员通过新闻传播媒介对公民、法人或其他组织的名誉权造成不法侵害的行为。

名誉权作为公民、法人享有的一项重要权利,受到法律保护。我国《宪法》第三十八条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的人格尊严不受侵犯。禁止用任何方法对公民进行侮辱、诽谤和诬告陷害。” 《民法通则》第一百零一条规定:“公民、法人享有名誉权,公民、法人的人格尊严受法律保护,禁止以侮辱、诽谤等方式损害公民、法人的名誉。”《最高人民法院关于贯彻执行〈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通则〉若干问题的意见(试行)》第140条规定:“以书面、口头等形式宣扬他人的隐私,或者捏造事实公然丑化他人人格,以及用侮辱、诽谤等方式损害他人名誉,造成一定影响的,应当认定为侵害公民名誉权的行为;以书面、口头等形式诋毁、诽谤法人名誉,给法人造成损害的,应当认定为侵害法人名誉权的行为。”本文主要探讨新闻侵害公民名誉权问题,故不涉及法人名誉权被侵害的论述。



新闻侵害名誉权的表现形式

《中国新闻工作者职业道德准则》明确规定:真实是新闻的生命。新闻必须是真实的,新闻机构也是以报道新闻事实为己任的。而这些年来发生的新闻侵害名誉权案基本上都是以“新闻失实”为由提起诉讼的,新闻侵害名誉权的表现形式大都也是围绕“失实”而形成的,这似乎是个矛盾,却又是广大新闻单位和新闻工作者在新闻活动中不得不面对的现实。下面本文就新闻报道中各方面的“失实”展开新闻侵害名誉权几种常见的表现形式。

事实不真实导致新闻侵害名誉权 这是新闻传播中侵害名誉权最常见的一种情况。它通常表现为新闻作品主要内容不真实、采访不扎实造成失实、杜撰虚假新闻故意诽谤等。1993年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名誉权案件若干问题的解答》规定:“因新闻报道严重失实,致他人名誉受到损害的,应按照侵害他人名誉权处理。” 1999年11月25日,《海峡都市报》以《夜宿湖美,应召小姐说:这里全省最安全》为题披露了记者暗访福建泉州湖美大酒店的经历。湖美大酒店以报道将其“描写成一个与公安机关串通一气,靠色情服务招揽生意的酒店”,严重侵害了酒店名誉为由提起民事诉讼。法院经审理后认为,“《这里全省最安全》一文……对听来的消息未经核实,违反了新闻真实性原则”。法院判令“海峡都市报社应立即停止对原告湖美大酒店的侵害”,在报纸上向原告赔礼道歉,并赔偿原告因侵权造成的损失1万元。海峡都市报社不服一审判决提出上诉,后被驳回。[8]

褒扬性新闻失实侵害名誉权 这也是事实不真实导致的新闻侵害名誉权,之所以单独列出来,就是考虑到这类失实的特殊性。表面看来,这类纠纷的作者显得特别委屈似的,觉得自己在某种程度上抬高了对方的声誉还要遭受诉讼,是不是对方太不尽人情?但细分析后就能理解其实这和批评性失实是一样的性质。所谓失实就是不真实,既然是不真实,造成损害的当然也会给被褒扬者的名誉带来负面影响,同样也会对簿公堂。当然,名誉受损的事实不会因为是褒扬而不能成立。这类侵权中典型的案例就是1992年杨沫先生诉汪兆骞和《知识与生活》杂志社案。杨解释说,之所以起诉就是认为会有人“以为我借名人抬高自己,至少会使人认为我在自我吹嘘,造成极坏社会影响,侵害我的名誉。”[9] 可见,新闻报道必须实事求是,否则,善良的抬高之后却是自酿苦果。

评论失实导致新闻侵害名誉权 这主要反映在新闻报道的结论中或批评性新闻评论中,其结论或评论的内容可能有一定的事实依据,或者所依据的事实是真实的,但得出的结论却没有根据,是不真实的。如果结论或评论针对的是特定的对象,那么就会造成特定对象名誉减损的结果,就会构成侵权。如毛阿敏诉《山西晚报》案:2001年5月17日《山西晚报》所登《毛阿敏八成不来太原》一文的主要内容都是转自《金陵晚报》,但结尾“而对山西太原歌迷来说,期待已久的……5月25日……一睹毛阿敏风采的愿望恐怕也要泡汤了”这一句猜测性的推论则没有根据——毛5月25日如期到达太原便是证明。为此,太原市中级人民法院一审判处《山西晚报》赔偿87万余元。[10]

言词失实导致新闻侵害名誉权 这类侵权中报道的主要内容一般是真实的,但在文中使用了有损他人名誉的带有侮辱性的言词而造成侵害名誉权。在实践中,言词不真实以致他人名誉减损一般表现为以非人的言词来形容他人,比如用“混蛋”、“笨驴”、“人妖”、“狗腿子”等类的词语来侮辱他人;用特定的受到社会唾弃的身份词语来辱骂他人,比如“恶棍”、“流氓”、“色贵”、“荡妇”等;案件报道中的术语及其定性错误,比如被拘留或被逮捕的人本应称“嫌犯”或“犯罪嫌疑人”却被误称为“罪犯”、“案犯”、“犯罪分子”等。

图片失实导致新闻侵害名誉权 这主要表现为图片使用不适当或张冠李戴配错了图片而造成新闻侵害名誉权。这种因图片引发的新闻侵害名誉权往往是和侵害公民的肖像权紧密相连的。1994年2月8日《陕西工人报》刊登署名长篇通讯《中国国宝恐龙蛋化石大劫难——震惊世界的南阳恐龙蛋化石被盗掘走私始末》,并配发了一张内容为“一男一女在恐龙蛋出土洞穴现场交谈”的照片,文字说明为:“走私贩在洞内进行罪恶交易。”而照片所描述的实际情况却是陕西省西峡县文化局局长刘金茹和文化股股长谢起超两人在现场调查。结果引发新闻官司。[11]

新闻侵害名誉权的构成

关于是否构成新闻侵害名誉权,1993年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名誉权案件若干问题的解答》规定:“应当根据受害人确有名誉被损害的事实、行为人行为违法、违法行为与损害后果之间有因果关系、行为人主观上有过错来认定。”这就是一般认为的新闻侵害名誉权的四个构成要件:名誉受损的事实、违法行为、因果关系、主观过错。但也有个别的法律工作者把它归结为新闻侵害名誉权行为、新闻侵权作品必须有特定的指向与新闻侵权行为人必须有过错三个要件。[12]考虑到新闻侵害名誉权的特殊性,本文把新闻侵害名誉权的构成划为五个要件:新闻侵害名誉权的行为、名誉受损的事实、新闻侵害名誉权作品有特定的指向、新闻侵害名誉权行为人主观上有过错、新闻侵害名誉权行为与名誉受损结果之间有因果关系。

一、新闻侵害名誉权的行为

1993年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名誉权案件若干问题的解答》明确规定:“以书面或者口头形式侮辱或者诽谤他人,损害他人名誉的,应认定为侵害他人名誉权;对未经他人同意,擅自公布他人的隐私致人名誉权损害的,应认定为侵害他人名誉权。”由此可见,法律明文禁止的新闻侵害名誉权的行为有三种:新闻侮辱行为、新闻诽谤行为和新闻宣扬他人隐私行为。

新闻侮辱行为 新闻侮辱行为是较常见的新闻侵害名誉权形式。侮辱行为是以语言、文字或动作贬低他人人格的行为,而新闻侮辱行为就是指在新闻作品中使用有损报道对象人格的侮辱性的言词,使其名誉权受到损害的文字侮辱行为。也就是说,只要侮辱行为造成了受害人的名誉受到贬损,就可视为侵权,而与事实真伪无关。1993年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名誉权案件若干问题的解答》中“批评文章反映的问题虽基本属实,但有侮辱他人人格的内容,应认定为侵害他人名誉权”的规定也说明了这一点。但是,在个别新闻侵害名誉权案例中,作品内容其侮辱性的性质并不明显,有时可能找不到明显的带有侮辱性的言词,但仍能令报道对象的名誉受到贬损性的伤害,仍可以认定为侵害名誉权。这方面的典型就是《广州日报》因1997年11月10日刊登《祸起女人乎》一文遭到的诉讼。(最后以报社公开道歉为结果)[13]

新闻诽谤行为 这是新闻侵害名誉权最常见的形式。所谓新闻诽谤就是通过发布虚假事实或发布基本内容虚假的报道以损害他人名誉权的行为。“虚假陈述是诽谤首要构成要件。”[14]这往往表现为作者无中生有,捏造虚假事实或因听信一面之词妄下结论造成对受害人的诽谤。比如,哈尔滨市自由撰稿人盛学友诉关向东、《服务导报》等社案。盛学友虽在1997年1月7日被刑事拘留,但在1998年3月20日被无罪释放了。而1998年2月17日关向东却在《服务导报》上发表《人生败笔——“有偿新闻”报道把盛学友送进监狱》一文,称盛已于1997年11月25日被判有期徒刑4年。最后法院判定:“盛学友在法院尚未对其定罪处罚的情况下,关撰写文章虚构了盛被判有期徒刑情节,损害了盛的名誉,应承担民事责任。”[15]所以,事实是否确凿是决定是否构成诽谤的关键。这也可以看作是褒扬性新闻失实构成侵权的理论依据。

但是,在部分新闻侵害名誉权案例中,新闻报道不但使用了侮辱性言词,而且基本内容失实,使他人名誉权受到损害,这可称之为新闻侮辱诽谤行为侵权。1998年孙敏诉张育仁、《重庆法制报》等社名誉侵权案可以说是这类侵权的典型。张育仁在涉讼报社上发表的《这家伙,我认识》一文,不仅虚构了有损孙声誉的种种“事实”,还对孙的外形进行了辱骂性的描写。所以,法院判报社和张败诉是意料之中的。[16]值得注意的是,根据1993年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名誉权案件若干问题的解答》第8条的规定可以看出,名誉侵权的认定,既可以是作品的语言带有侮辱性所致,也可以是内容上的失实造成,两者只要具备其一即可成立名誉侵权。


版权声明:所有资料均为作者提供或网友推荐收集整理而来,仅供爱好者学习和研究使用,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如本站内容有侵犯您的合法权益,请和我们取得联系,我们将立即改正或删除。
京ICP备14017250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