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站点| 世界资料网 | 专利资料网 | 世界资料网论坛
收藏本站| 设为首页| 首页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行政案件受理问题的复函

作者:法律资料网 时间:2024-06-26 15:38:04  浏览:9475   来源:法律资料网
下载地址: 点击此处下载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行政案件受理问题的复函

最高人民法院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行政案件受理问题的复函

1989年1月23日,最高人民法院


湖南省高级人民法院:
你院湘法发字(1988)第90号请示收悉,经研究,仅就案件是否受理答复如下:
人民法院审理行政案件,由于新的行政法规取代旧的行政法规,旧法规未规定当事人不服行政机关的处罚和其他处理决定可以向人民法院起诉,新法规规定可以向人民法院起诉。如果当事人的行为发生在新法规实施之前,行政机关的处罚或处理决定又在新法规实施之后,当事人不服行政机关的处罚或处理决定,在法定诉讼时效内向人民法院起诉的,按照新的程序法规范生效之后必须遵循的原则,为保护公民、组织的诉权,人民法院应予受理。


下载地址: 点击此处下载

机械部机关干部调配暂行办法

机械部


机械部机关干部调配暂行办法
1994年7月11日,机械部

为适应部机关干部队伍建设的需要,保证部机关干部队伍具有较高的政治、业务素质和合理的知识、专业、年龄结构,逐步实现部机关干部调配工作的科学化、制度化、规范化,根据国家干部调配工作有关文件精神,结合部机关实际情况,特制定本暂行办法。
第—条 干部调配工作,要坚持德才兼备和干部的“四化”方针,贯彻公平、竞争、择优的原则,采取考试、考核与换岗培训相结合的方法进行。
第二条 部机关各司局调配干部必须严格按照部核定的行政编制数控制,不得超编配备干部。
第三条 实行干部回避,凡与部机关干部有夫妻关系、直系血亲关系、三代以内旁系血亲及其配偶关系、近姻亲关系(即配偶的父母、兄弟姐妹、儿女的配偶及儿女配偶的父母)的,不得调入部机关。有上述关系现已在机关的,应按照《国家公务员暂行条例》第六十一条规定实行职务回避。
第四条 调入干部基本条件
(一)拥护中国共产党的领导,热爱社会主义;
(二)遵纪守法,品行端正;
(三)具有胜任在部机关工作的专业知识和业务能力(包括语言、文字表达能力);
(四)一般应具有3年以上基层工作经历;
(五)具有大学专科毕业(含大专)以上学历;
(六)身体健康;
(七)年龄一般不超过40岁。
第五条 部机关内部干部调动。司局内部处(室)之间的干部调动,由各司局领导研究决定,但需向人事劳动司备案。司局之间的干部调动,须经调入与调出司局协商同意,由调入单位向人事劳动司提出有双方领导签字意见的书面申调报告,人事劳动司审核同意后,办理内部调动手续。
第六条 从部机关外调入干部,应由调入司局向人事劳动司提出书面申调报告,对拟调入人员须进行考核或考试,根据考核、考试情况,同意调入的,由人事劳动司办理调入手续。
第七条 部机关干部调出,应由本人向所在司局提出申请,经司局领导研究同意,向人事劳动司提出书面申调报告,人事劳动司审核同意后,由人事劳动司办理调出手续。
第八条 调入部机关的干部,需根据其在原单位的职级情况并结合机关的实际工作需要,重新确定职级,并按其所任职务享受相应待遇。
第九条 调入部机关干部的工资,根据其到机关所任的职务并参照部机关同等条件人员的工资水平重新确定。津贴等其他福利待遇按部机关规定执行。
第十条 本暂行办法由人事劳动司负责解释。
第十—条 本暂行办法自印发之日起执行,如遇有与国家有关文件不一致的,按国家规定执行。





铜陵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铜陵市城市居民家庭收入核对暂行办法的通知

安徽省铜陵市人民政府办公室


铜陵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铜陵市城市居民家庭收入核对暂行办法的通知

铜政办〔2010〕72号


县、区人民政府,市政府各部门,各有关单位: 

经市政府同意,现将《铜陵市城市居民家庭收入核对暂行办法》印发给你们,请认真遵照执行。

铜陵市人民政府办公室

二○一○年七月二十八日

铜陵市城市居民家庭收入核对暂行办法

第一条 为进一步完善社会福利救助体系,规范居民家庭收入调查核对行为,根据国家有关规定,结合本市实际,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 本办法适用于政府有关部门在实施最低生活保障、医疗救助、教育救助、住房保障等制度时,依托城乡社会救助体系平台,通过数据交换建立跨部门信息比对工作机制,实现与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税务、公安、公积金管理等部门和机构数据的动态比对,依法对居民个人或家庭的经济状况开展比对、核实、评估。

   第三条 收入核对工作应当坚持依法、公平和公正的原则,核对部门在进行核对时,不得损害被核对人的合法权益。

第四条 市民政行政主管部门负责居民经济状况核对工作。市公安、财政、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住房和城乡建设、公积金管理、工商、税务、金融等部门配合做好相关工作。

市社会救助工作办公室以及县、区低保中心具体负责本行政区域内的低收入家庭居民经济状况核对工作。

第五条 相关行政机关受理当事人提出的社会救助、社会福利等申请后,需要以居民经济状况作为参考的,可依托城乡社会救助体系平台对居民个人或家庭的经济状况开展比对、核实、评估。

   第六条 建立的比对数据库应通过以下方式取得:

(一)工资性收入可以通过调查就业和劳动报酬、各种福利收入,以及社会保险费、住房公积金、个人所得税的缴纳情况等得出;

(二)经营净收入可以通过调查工商登记、企业或个体工商户的注册登记情况以及企业所得税的缴纳情况等得出;

(三)财产性收入可以通过调查利息、股息与红利、保险收益、出租房屋收入以及知识产权的收益情况等得出;

(四)转移性收入可以通过调查养老金、失业保险金、社会救济金、住房公积金的领取情况,以及获得赠与、补偿和赔偿的情况等得出;

(五)实物财产可以通过调查房屋、车辆,以及古董、艺术品等有较大价值实物的拥有情况等得出;

(六)货币财产可以通过调查存款、有价证券持有情况、债权债务情况等得出。

   第七条 市民政、公安、财政、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住房和城乡建设、公积金管理、工商、税务、金融等部门应当提供下列与调查评估对象有关的信息:

(一)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门提供就业、缴纳社会保险费和领取社会保险金信息;

(二)住房和城乡建设部门提供调查评估对象房屋拥有和交易信息;

(三)公安部门提供居民车辆拥有状况和可公开居民家庭信息;

(四)财政部门提供职工代发工资信息;

(五)民政部门提供居民享受有关的社会救助信息;

(六)公积金管理机构提供住房公积金缴纳和使用信息;

(七)税务部门提供调查评估对象纳税信息;

(八)工商部门提供调查评估对象注册登记信息;

(九)金融部门提供调查评估对象银行存款信息;

(十)根据市人民政府规定应当提供的其他信息。

第八条 相关调查核对部门应根据市民政部门提供的低收入居民申请救助信息(采取加密U盘的形式),将各自平台信息通过数据比对,按季度(每季度的最后一个月15日前)反馈给民政部门。

第九条 市民政部门通过对获得的相关信息进行综合核对后,提供给政府相关审批机关作为做出审批决定的依据。

第十条 除第六条规定的调查比对途径外,调查核对机构可运用入户调查、邻里访问、信函索证以及调取政府相关部门信息等方式开展工作。调查核对对象的支出与其提供的收入状况明显不符的,或对其经济状况有明显影响的,调查核对机构可组织对相应支出情况的调查。

第十一条 调查核对对象在提出社会救助、社会福利等申请时,应当提供个人或家庭经济状况的真实信息,并签署同意接受调查核对机构依法开展调查工作的承诺书。调查核对对象的工作单位及其户籍地或者居住地的居民委员会、村民委员会等相关组织应当协助调查核对机构的工作。

第十二条 调查核对机构应当建立调查核对的工作规范和责任制度,保证调查核对工作的及时、准确、公正。行政机关接到当事人的异议时,认为有必要复核其经济状况的,可以要求调查核对机构进行复核。调查核对机构应当在规定期限内将复核结果书面告知行政机关。

第十三条 调查核对机构应当建立信息安全管理制度,采取必要的措施,保证信息系统的安全运行。调查核对机构进行入户调查、邻里访问和信息调取时,不得少于2名工作人员,并出示行政执法证件。

第十四条 调查核对机构及其工作人员应当对涉及调查评估对象信息保密,否则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

第十五条 调查核对机构的工作人员滥用职权,玩忽职守,徇私舞弊造成严重后果的,根据国家相关规定给予行政处分;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第十六条 本办法自2010年7月1日起施行,有效期5年。




版权声明:所有资料均为作者提供或网友推荐收集整理而来,仅供爱好者学习和研究使用,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如本站内容有侵犯您的合法权益,请和我们取得联系,我们将立即改正或删除。
京ICP备14017250号-1